跨城地铁的扩容,让三四线城市得以借助都市圈,完成了地铁的“曲线救国”。
中国城市的地理边界正在消失。 地铁,正在将不同城市串联在一起。 日前,《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发布,到2035年,广州将构建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 广州的地铁网络,并不局限于市内,而是向都市圈内外扩张。 根据规划,未来广佛衔接通道将达18条,穗莞衔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1条。 这意味着,广佛之间通过地铁几乎连成一体,广佛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同城化地区。而广州与东莞、深圳、清远、中山、惠州也都将有城市轨道交通连接。 无独有偶,深圳正在谋局将地铁线路向都市圈内的东莞、惠州延伸。 近日,据深圳媒体透露,未来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将形成跨市轨道共17条。其中,深莞之间13条、深惠之间4条。 目前,深圳6号线支线东延、深圳11号线北延、深圳22号线北延、深圳10号线东延及深圳14号线东延等5条正在研究列入五期建设计划。 这标志着,呼唤已久的深莞、深惠跨市地铁,即将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圳人口和产业有望持续向两地转移。 届时,在大湾区,各大城市之间不仅将有高铁、动车、城轨连通,还有更具同城化意义的地铁网络贯通,大湾区将在交通意义上成为一个城市。 这是2022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排行: 在官方文件里,地铁被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范畴。城市轨道交通是广义的地铁,包括地铁、轻轨、市域快轨、有轨电车、磁悬浮、APM等。 根据分析,与高铁着眼于跨省交通、城际铁路着眼于跨市交通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多着眼于城市内部及都市圈之间。 地铁具有强大的经济效应。 从短期来看,地铁建设是拉动经济的利器,其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能成为稳增长的支撑。 在中长期,地铁连线成网,则能带动城市人口、商业、资源在区域间的重配,带动地铁周边土地价值倍数级的提升。 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及首都都市圈,跨城通勤已成潮流。 数据显示,珠三角平均每天至少有121万人在跨城通勤。其中,借助于三条跨市地铁开通,广佛两市间平均的出行量达到 174 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跨城地铁网络逐步成形,这一数字还会翻倍式增长,对于嗷嗷待哺的三四线楼市,可谓一剂强心针。 要知道,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建设地铁。 这就凸显了都市圈下“跨城地铁”的重要性,相当于给经济体量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开了一个后门。 都市圈最显著的标志就是“1小时交通圈”,这自然离不开地铁、轻轨、市域快轨、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 在交通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位于大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即使不符合要求,也同样有望贯通地铁。这正是大都市圈时代三四线城市的重要机遇所在。 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指导并参与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8月24-26日在广交会展馆举办。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为主题,围绕展览、会议、活动三大内容,展会面积在40000㎡,参展企业420家,组团单位260个,专业采购商26000人次,同期活动20余场,整体论坛规模5000人左右。展会邀请中、省、市有关领导,兄弟城市、权威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莅临演讲,探讨智慧交通行业发展趋势、投资机遇与热点问题,分享、推介行业最新理念、产品、技术与成果,为企业交流、投资、合作、贸易搭建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