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正成为新兴业态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云南乘势而上,强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作为我省综合交通主力军的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交投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面加快推进“云上交投”建设,以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上下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形成一业带动、多点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数字云南建设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
数字赋能 支撑集团数字化转型
建成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2万多路监控视频全省联网,汇集了各类结构和非结构海量数据,建成高速公路感知网,云南交投集团数字交通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云南交投集团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交通、数字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智慧高速建设、智慧服务区提升改造、“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三美三好三化”建设、大数据中心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和发展,加快培育布局新业态,数字赋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有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南交投集团通过OA、视频会议、电子档案数据库、智慧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使用,初步建成“一网协同”的办公数智环境,着力推动集团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实现数字化管控。
有序推进智慧高速建设。云南交投集团通过智慧高速系列工程实施,实现高速路段智慧化提升5000余公里,建成智慧服务区100余座,高速路网感知能力持续提升,通信专网基础设施水平大步前进,数据公网分发能力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同步整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养护、征费、路网监测、应急指挥、服务区经营等业务的高度集成和全流程数字化。智慧高速建设工程还荣获了中国交通信息化30年经典工程奖。
有序推进企业上云。云南交投集团建成了企业级大数据中心,配备了超万核的硬件基础算力和全量的软件工具能力,能够支撑集团公司全量信息系统的统一部署和运行保障,为打造“云上交投”、加快实现“数据上云、业务上云、服务上云、管理上云”夯实了基础。
有序推进数字赋能。云南交投集团通过数据治理,搭建起了100余种数据融合分析模型,完成路网交通流态势分析、收费分析支撑等典型应用,同步建成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打造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在完善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与云南高校携手,致力于云南省交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科技赋能 提升“投融建管营”能级
云南交投集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促进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业务赋能向平台赋能实质转变。以管理创新带动链式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以科技发展赋能“投融建管营”能级提升,促进集团大交通、大通道、大物流、大金融、大数据等多业态的有机协同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实体,整体科技实力走在全国行业企业和云南省属企业前列。
优化体制机制方面,持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以管理创新为引领,以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弥补传统研发投入模式的市场性不足短板,促进人才和团队、科研平台、研发投入模式等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探索科技创新基金投入新模式,力争构建“1+1”科技研发投入互补机制,支撑科技创新投入可持续性及适配性。通过依托一个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孵化更多的成果转化实体及新业态、新应用场景,形成“1+N”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大提升。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助推科技创新赋能“一体、两翼”可持续协同发展。
“投融建管营”方面,在做实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推动投资平台做优、融资保障做强;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四新”技术应用,对项目进行数字化、智慧化等全局优化,推动建设施工做精;通过大数据、BIM等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应用,推动项目管理做细;通过信息技术优化现行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运营管理提质增效,推动运营保障做专,最终实现全面“投融建管营”全链能级提升的目标,持续提高科技创新专业化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通道经济方面,进一步研判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通道经济活动的结合点,依托“通道物流”拓展工程,促进智慧物流平台集成赋能,做强大宗物资供应链和采购贸易与增值服务业务;挖掘服务区开发和区域经济活力,用好国家新能源利好政策,打造“云南高速通”与ETC会员融合服务品牌,赋能物流、冷链、汽车后市场、新能源、车险、跨境电商等金融消费和服务渠道,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利用。
产融结合方面,在金融产业布局、产业园区打造、科技金融等方面探索赋能载体,研究科创基金产业化可行性路径,以算力、平台、成果等科技创新要素助推科技创新与集团公司产业生产要素的融合,培育云南交投集团科技创新服务增长极。
双赋能 锻造公路产业链领导者
云南交投集团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经济、数字云南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决策部署和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大会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11222”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实施数字赋能、科技赋能双赋能,强化通道经济和产融结合的“两翼”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发展能级,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出台《科技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数字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要立足公路大产业,以综合交通产业为一体引领,全面提升“投融建管营”能级,将“投融建管营”的全产业链模式不断向综合交通领域延伸,强化云南交投集团在云南综合交通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成为真正的公路产业链领导者。
“11411”实施路径:通过“一统领、一朵云、四个云化、一个智库、一系列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11411”实施路径,推进集团公司数字赋能工作。即以“云上交投”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数字赋能建设;着力构建“交投云”,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数据上云、业务上云、服务上云、管理上云”四个云化目标;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云南省交通智库”建设;打造一系列高品质数字产品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围绕“11411”实施路径,行动方案明确要开展8个方面、100余个应用场景的建设,打造30余个市场化的高品质数字产品,培育新业态,打造数字产业,推动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8个方面:理清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构建“交投云”,建立完善云服务支撑体系;紧扣数字化转型,推动核心业务智能化发展;立足智慧高速,有序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打造“云上交投”,加快实现四个云化目标;推进数据赋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新业态,做强信创产业和数字产品;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云南省交通智库”。
100余个数字化应用场景:结合云南交投集团总部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调研情况和集团公司实际,拟定100余个应用场景,涵盖了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板块、运营板块、经营板块、设计咨询板块、综合管控等方面,推进业务数字化,助推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
30余个数字产品:充分发挥云南交投集团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紧扣行业需求和痛点,在交旅融合、通道经济、行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充分挖掘,打造30余个市场化高品质数字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助力集团公司数字经济发展。
全链创新 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七彩云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立体气候,导致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难、运营风险高。重任在肩,云南交投集团依靠科技创新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数十亿元,持续开展交通安全防控、防灾减灾、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近10年来,共开展科技创新项目17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共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云南交投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决策、组织和实施三个管理层次上夯实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创布局整体谋划意识,以制度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不断探索体系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细则》等6项相关制度,明确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科研经费投入、成果转化、激励奖励等程序,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激发创新人才活力,营造全员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形成千帆竞发的创新氛围。
科技兴安让出行更“心安”。因气候条件严酷、地质环境复杂、自然灾害易发,云南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极高,运营安全保障挑战巨大。“滇中环线高速公路行车舒稳性提升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从交通安全视角立足高速公路行车的舒适、稳定、安全,通过行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团队首次将护栏安全性能、路基填料特性指标引入,构建了以安全防护设施性能、道路条件、交通特性及路侧特征为核心要素的多层次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山区高速公路行车舒稳性风险的有效识别及量化分级,创立了多功能融合的路侧防护体系。
通过元磨、蒙新、保龙、武易等几十条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系列装备研发应用,创新了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及安全设施多元化防护理念,研发了“云隧智检”、消能减速护栏、可导向防撞垫等系列新型装备及设施,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据云南公安交警部门统计通报,2021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起数比10年前分别下降35.5%和68.6%。
科技创新让公路更“绿”。云南交投集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全过程。“复杂山区穿越热带雨林国道升级改造成绿色高速公路关键技术”项目研究人员在小勐养—磨憨二级公路升级改造为高速公路工程中,通过技术攻坚,统筹解决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线位资源、新旧设施整体协调衔接并与热带雨林山区生态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为小磨高速公路的生态保护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绿色公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团队历时9年对绿色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工程实践,创立了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构建了绿色服务区建设技术体系和公路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分析模型与公路服务区绿化空间生态功能区划方法,首创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的公路服务区生态协同模式,为绿色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和养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怒江美丽公路及思小、大丽、楚姚等大批高速公路都将绿色生态理念深植于建设运营全过程,首开为古树“让路”先河,建成全国首个路域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园。云南交投集团始终依靠科技创新,通过绿色公路建设及评价、山区支挡及生态固坡等成套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创建了龙江大桥及螺旋隧道等大国工程,助力一条条美丽公路的建成,让绿色成为交通发展的底色。
人才培养 提升数字科技实战水平
抓数字经济就是抓发展先机,谋科技创新就是谋智慧未来。近年来,云南交投集团不断培育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和数字经济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尽可能地提供外在条件和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激活创新发展原动力。云南交投集团共有国家工程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12个,建成企业级大数据中心1个。
2021年,云南首个数字交通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数字交通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得云南省批准筹建。重点实验室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为方向,充分利用华为公司全球技术力量,聚焦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投融建管营”全链条、全要素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着力打造交通网全要素数字化关键技术、数字交通云控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数字交通智慧化建管养关键技术、数字交通智慧化出行服务关键技术、高原山区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等5个典型应用场景,实现数字交通领域系列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数字交通成果产业化,支撑构建我省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培育交通行业与我省“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融合,为我省全面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坚实保障。
交通数字经济研究院是云南交投集团与云南大学发挥和利用“国企—高校”优势资源共建的科研平台,研究院将紧扣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以云南综合交通数字经济发展为基础,聚焦云南省交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任务,围绕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数字赋能大交通、大通道与大产业发展,开展决策咨询、制度创新、路径及策略、数字产品等研究,整合相关资源,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科创基地,共同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资源共享和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推动科技交流与人才合作,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云南交投集团数字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入选“2022年云南省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依托云南交投集团大数据中心提升改造工程,针对云南交投集团数据资源难以整合、数据管理方法缺失、数据价值未充分挖掘等问题,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池建设、数据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采用私有云架构搭建大数据平台,整合云南交投集团数据资源,并面向具体业务场景构建应用模型,以数据流促进业务优化重组,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集团公司全面提升“投融建管营”能级,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此外,隧道数字孪生平台研发、云岭高速公路“数字桥隧”治理安全保障平台等一系列项目也获批成为“云南省数字交通第一批创新试点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