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3年8月24-26日      地 点:广交会馆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2023中国(广州)智慧交通博览会|粤港澳智慧城市展览会-数字构建城市交通未来
2023中国(广州)智慧交通博览会|粤港澳智慧城市展览会-数字构建城市交通未来
新闻中心你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科技赋能 破解交通项目建设“卡脖子”难题

发布时间:2022-08-23 08:26:01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赋能破解交通项目建设“卡脖子”难题,创新驱动对交通项目建设、运营产业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近日,在中国公路学会“2022高速公路信息化年度推选活动”中,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南宁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项目获评“2022年度智慧高速”。作为交通强国试点和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智慧交通一体化示范项目,沙吴高速公路已建成广西首个收费站智慧通道、全国首条ETC和C-V2X融合的智慧高速,并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车路协同。

“目前,多家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在沙吴高速融合4G/5G、北斗、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测试,研究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技术,并与东风柳汽合作研究货车自动驾驶编队,助力干线物流增效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苏爱斌说。

2018年以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投入经费约5.6亿元,构建“1云3网3平台”基础架构,敷设通信光缆超过1500公里,在高速公路沿线部署一批关键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助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专精特新”科技全面赋能下,多个项目关键工程实现重大突破。今年6月,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在建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主桥拱桁实现高精度合龙。大桥合龙口弦管对接标高误差小于2毫米,拱轴线横向偏位小于10毫米,拱圈线形与目标线形偏差小于30毫米,技术难度相当于在190米高空成功穿针引线,为开创世界600米级拱桥建设新纪元提供了“交投样板”。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邓祥明表示,在节段制作上,我们创新采用“3+1”节段卧式耦合工艺匹配制造,保持线形并降低误差率。在吊装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山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悬臂拼装技术,将吊装线型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有效解决大跨度拱桥拱圈线形控制难题。

近五年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获得自治区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余项;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等3个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等7个项目荣获“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三桥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大奖”;柳南改扩建项目马滩红水河特大桥等4座桥梁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建设各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150余项,软件著作权248项,自主科研立项项目45项。今年1—7月,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累计完成公路、铁路项目投资556.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8.5%,占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38.1%。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积极开展大跨径桥梁、大直径盾构等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和应用,持续打造高品质工程,科技创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把交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数据化转型,积极打造智慧交通,努力为交通强区建设做出贡献。”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秦育彬说。


展位预订
观众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