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要求“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工作、重点工程结合起来,谋划推进一批试点任务”。
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底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区迅速着手落实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交通运输部已组织68家试点单位开展了367项试点任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初显。
此外,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和智慧交通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逐渐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实现交通强国。
成就显著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
“回望这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建成了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
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2012年到2021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
相关数据显示,铁路方面,十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铁路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十年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5068亿元,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十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
民航方面,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了5581条。我国的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推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四大机场群已初具雏形。全国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等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同时,我国已与1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开通国际航线895条。
水运方面,到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
试点效果显现
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
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围绕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或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科学组织实施试点任务。
为了探索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调动各方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积极性,2019年,交通运输部确定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等13个地区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同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又为第二批共21家试点单位授牌,其中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宁波、厦门等14地交通运输部门、中国移动、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铁道建筑、中交建、中国邮政等5家企业以及大连海事大学。
2021年2月,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公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正式批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34家单位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力争用1~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打造一批先行先试典型样板。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自2019年底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交通运输部已组织68家试点单位开展了367项试点任务,总体推进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试点单位中,包括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37个,大型企业11个,部属单位13个,高校7个;试点任务中,设施领域占28%,技术领域占35%,管理领域占23%,服务领域占14%。实现了试点任务各地区全覆盖、行业内外各类型单位全覆盖、重点任务全覆盖。
10月25日,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要求“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工作、重点工程结合起来,谋划推进一批试点任务”。
智慧交通
道路运输智慧化是高水平城市交通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更是直接提出了“到2035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要达到90%”这一量化指标。
“当前,不少城市逐渐构建了信息化交通管理与操作平台,智慧交通在城市拥堵疏解,规范停车、行车秩序,提升交通效率,加强交通整体形势管控等方面卓有成效,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科技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及其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将推动我国交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调整甚至重塑。
同时,上述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智能交通运输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不过,随着我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逐渐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实现交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