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3年8月24-26日      地 点:广交会馆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2023中国(广州)智慧交通博览会|粤港澳智慧城市展览会-数字构建城市交通未来
2023中国(广州)智慧交通博览会|粤港澳智慧城市展览会-数字构建城市交通未来
新闻中心你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 壮美钦州”特别报道·交通篇 2023广州智慧交通创新成果展览会

发布时间:2022-10-29 11:25:00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75fb9783fdb87d89684b1fa6675ffee.jpg

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十年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09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24公里;2022年将全面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

  联通内外,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增强

  一条条宽广、平坦的交通道路在城市和乡村间蜿蜒,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为群众奔小康“输血造血”。

  我市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内陆腹地路网辐射连通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对外物流大通道。十年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09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总里程达431公里,新建成和改造加宽6条,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形成“二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一级、二级公路里程持续增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14条,里程118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945公里),新建成灵山至钦州、广西滨海公路犀牛脚至大风江段、龙门大桥西引道工程、浦北龙门至平马南宁至钦州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工程等5条一级公路以及多条二级公路,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进入施工高潮,加快实现北钦防一小时经济圈。

  全市54个乡镇中,46个乡镇有国、省道连通,49个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2022年将全面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总里程8011公里(已硬化7136公里),全市建制村从68%上升至100%通水泥路,自然村从40%上升至90%以上通硬化路,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完成1390个“四建一通”项目,灵山县获得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14年,钦州东站顺利开通,钦州迈入高铁时代;2019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投入使用,解决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钦州港东站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枢纽站,装卸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钦州东至钦州既有线扩能改造建成通车、钦北防三市动车常态化运营,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完成,我国沿海高铁最后一段贯通;高铁出行已日益成为市民一种常态化的出行方式。

  成环成网,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我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路网结构逐步优化。十年间,累计完成投资4669.26亿元。

  近年来,彭屋北路、龙坪街(蓬莱大道至金州北路段)、金州北路(龙坪街至永福东大街段)、福盛街(蓬莱大道至金州北路段)等“断头路”打通,有效解决了农垦家园、天和府邸周边群众出行困难问题。

  钦江五桥、安州大道中段建成通车,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南段、扬帆大道北延长线计划今年底前通车,中心城区“外部成环,内部成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滨江东路竣工通车,新城大街一期、菩提路、嘉兴街、凌云街等路网取得新进展,滨海新城骨干路网框架进一步拉开完善。

  截至2021年底,城市道路长度为591.8公里,道路面积1541.45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45.70平方米。桥梁67座,路灯3.04万盏。

  2022年,我市计划重点推进金海湾西大街(钦州西收费站至文峰南路段)道路横断面改造工程、环城西路至钦黄公路连接道路工程、钦州港进港公路黎合江至钦州港出入口城市道路等进城主干道路建设。

  城乡一体,公共交通出行更便捷

  城市公交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被誉为流动的城市“名片”。2019年1月,钦州港城公交一体化正式开通,100辆新能源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覆盖港城之间的全部道路。我市对钦州港片区客运公交化实施改造,将原有的港城客运班线调整规划为城市公交线路,设置钦州至钦州港、钦州港至三娘湾等10条公交线路,实现钦州主城区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便捷互联互通,让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更便捷。

  2020年3月,钦州东站至八寨沟旅游风景区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方便广大旅客到八寨沟旅游风景区游玩,同时也为沿线居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八寨沟公交专线是我市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路,我市不断加快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建设,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拓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客运线路,优化农村客运网络,逐步拓展农村客运通达广度和深度,形成“行有所乘、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格局。

  走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新能源公交车往来穿梭,俨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我市持续推广使用绿色新能源公交车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新能源公交车起步轻,噪音小,运行平稳安全,空间宽敞明亮,坐起来很舒服。”市民方女士对新能源公交车赞不绝口。

  2013年,首批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2016年,公交车逐步替换为新能源车;2018年,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路……如今,全市公交车从以前的100%汽油车到现在新能源车占比超过8成,大大降低了因公共交通而产生的碳排量,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舒适、便捷、低碳的绿色出行服务。

  科技创新,打造智慧交通助力城市治理

  2020年9月,我市建成投入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一期)。该中心具备运行监测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综合交通服务三大功能,科学整合道路运输、路网运行、水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等信息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对上可联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下可联接交通运输各相关部门,具备纵向连接“车、船、路、站、港”等领域,横向整合信息收集发布、运行监控分析、应急调度指挥等功能。面对突发事件,能及时进行统一调度和指挥,将极大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之间、与系统外部门之间的即时互通能力,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目前,该中心已接入市治超办监控系统平台,实现治超执法全过程记录监管与指挥系统的无缝对接。

  以市治超办超限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中心,接入全市所有运输企业的货运车辆 GPS 数据及三大码头公司的地磅数据,实时掌控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及源头企业过磅记录,实现源头治理全覆盖。全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车辆全面下降,提高了行车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运作机制,待项目全面建成后,能够对全市公交、出租车、自行车、客运、重货、危货车、共享汽车以及主要道路等进行监测,更好更高效地对整个区域交通进行实时管控,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服务、安全的深度融合,努力将其打造成集应急指挥调度、大数据汇聚、公众出行服务一体化的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引领推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十年一剑成, 锋刃开新路。我市将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真情用全力铺好发展路、致富路、民生路。


展位预订
观众预登记